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岷县是“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地理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变,特殊的高寒阴湿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优质中药材生长,尤其是岷县当归,品质最优、产量最大,有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全国著名的道地药材主产区。全县辖15镇3乡、358个村、12个社区,总人口49.59万人。总流域面积3578平方公里,耕地119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60万亩,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岷县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一、岷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岷县抢抓甘肃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综合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坚持以“道地、绿色、生态”为核心,以全产业链开发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三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优质种子种苗生产、道地药材绿色种植和精深加工、交易市场规范提升、药农种植技术培训、地产品种品牌保护、产品研发科技支撑等工作有序推进,促进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和中药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近年来,岷县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15万吨,市值40亿元,中药材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当归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7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占全国出口量的90%以上。以岷归1号为主的当归良种繁育面积0.4万亩,育苗面积2万亩。积极推广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种子种苗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树立“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制定了《岷县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实施方案》《岷县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岷县中药材种植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岷县中药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岷县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岷县 2020 年农业保险实施方案》《2020年岷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岷县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技术培训指导实施方案》《岷县推进中药材生产“两证两品一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以坚决的态度,强力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当归、黄芪、党参标准化绿色种植技术规范得到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面积达到中药材种植的80%以上,切实维护岷归等道地药材优良品质,着力打造岷归优质优价的市场格局。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突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经营、信息化追溯、订单化销售的机制,在麻子川、寺沟镇26个村建设2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在蒲麻、申都、闾井建设万亩当归标准化示范区;有12家企业、25家合作社在18个乡镇建设37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参与农户4423户,其中贫困户1893户,按照不低于5%的收购价格签订订单4423份,为实现中药材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62.85万亩,其中当归30.5万亩,黄芪19.46万亩,党参11.19万亩,其他中药材1.7万亩。
(二)中药材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中药工业产值近10亿元。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贩运、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963家,从事中药材加工营销的企业有140家,GMP认证制药企业1家,GMP认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9家, GSP认证经营企业2家。中药制药企业主要生产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等中药制剂,产值5.3亿元, 9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年产当归、黄芪、党参中药饮片9000多吨,产值4.2亿元。个体加工贩运大户483户,年加工中药材1万吨,年加工产值14.6亿元;中药材加工合作社87个,年加工量7498.9吨,产值3.7亿元。全县大力推进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生产浓缩当归丸、杜仲壮骨胶囊等26个品种、108个规格、32个批准文号的中药制剂,归芪参养生醋饮、归芪酒、中药代用茶等近10个保健食品及食品,当归多糖、当归挥发油、红三叶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及淫羊藿有效成分等5个提取物,以及鲜当归美容水、美肤水、美足液、美手液系列化妆品,初步形成以膳食饮片、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化妆品、保健食品等中药大健康产品格局。加大中药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与珍宝岛药业集团、北京华珍、甘肃赫博陇药、中国汉广集团等企业签订了中药产业发展投资合作协议,建设岷县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园区、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和国家级当归种植生态种植研究与示范万亩基地,加快推进以岷归为主的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目前,全县从事中药材加工贩运的农民人数达5.6万人,通过中药材产业发展扶贫带农增收人数16.17万人,中药材产业在助推全县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愈益显著。
(三)培育形成中国当归交易中心。建成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形成了以当归为主的具有县域特色的产地市场交易体系。 “中国当归城”中药材年交易量达到25万吨,交易总额80亿元。岷县当归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大力发展“互联网+中药材”电商营销,全县培育以中药材为主的天猫店15家,拼多多、淘宝、1688、微店等10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69家,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总额2.5亿元,网购金额2亿元。岷县入围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15强,岷县当归上榜2017-2018年地标农产品电商品牌榜100强,是全省唯一上榜地标农产品;2019年电子商务网络指数全省排名第二。
(四)打造岷归区域公用品牌系统。长期以来,岷县高度重视岷归品牌建设,“岷县当归”先后获得了23项殊荣,形成了一系列区域公用品牌名片和荣誉。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79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颁发国务院嘉奖令,“岷县药材公司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特予嘉奖”;岷县当归先后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当归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当归种植系统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岷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当归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当归示范县”“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同时,加强县内中药企业品牌培育,培育中国著名商标1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个,甘肃名牌产品2个。
(五)健全道地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全县把中药材标准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主持、参与完成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种子种苗培育、栽培技术、加工储藏、规格等级、环境气象、施肥等十大类29项中药材地方标准及中国中药协会团体标准,其中:种子质量和种子繁育地方标准6个,种苗质量和种苗繁育地方标准6个,栽培和施肥技术标准6个,加工贮藏及等级标准7个,气象观测及道地药材标准4个。为有效区分“岷归”道地药材,保护“岷归”道地品牌,实现“岷归”优质优价,新制定颁布了《当归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岷归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当归产地片质量标准》《当归产地片加工技术规范》等质量标准12项。为全县道地药材科学生产提供了标准引领和标准支撑。
(六)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政学研深度合作。实施引智引才工程,整合优质资源,实现借力发展。先后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甘肃省药品监管局、甘肃省农科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签订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争取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传媒机构合作,为岷归全产业链开发提供政策、技术、研发、品牌等方面支持,联合开展当归种子种苗繁育、病虫害预防、生物农药应用等试验研究和新技术的引进、新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的研发,其中与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旱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选育出了岷归1号、岷归2号、岷归3号、岷归4号、岷归5号和岷归6号6个当归优良品种;同甘肃中医药大学和扬州大学共同合作研发10个传统经典配方颗粒,实验室产品30个品种。省农科院在岷县设立中药材试验站,为岷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注入科技动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全县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构建“龙头企业+现代化中药材交易中心+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产业体系,发展岷归等道地药材绿色化种植,全域有序推进中药GAP/GSP/GMP,引进培育中药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产业新模式,加强岷县中医药产业园和现代化中药材交易中心建设,做优中药一产,做强中药二产,做大中药三产,促进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新途径,着力建设甘肃省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质量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是促进当归等道地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坚持“稳产量、提品质、护品牌”的工作方针,加强岷归、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规范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积极推广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手段,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道地中药材种植绿色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岷县道地药材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地块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岷县道地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
二是全域推进中药GAP/GSP/GMP。坚持“质量兴药”“质量立县”工作理念,举全县之力在全域有序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非法加工、经营中药饮片行为,严厉打击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保护岷县道地药材优质安全。
三是打造“龙头企业+扶贫车间”产业新模式。从财政、扶贫、金融、社会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龙头企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扶贫车间按照标准,在产区新建扶贫车间,或将已有加工车间改造成扶贫车间作为龙头企业的分车间,从事地产当归、黄芪、党参净制、切制等中药配方及膳食饮片的简单生产加工,强力推进产地传统加工车间转型升级达到扶贫车间标准或入驻医药产业园区,构建“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农户”产业体系,增强中药材产业对贫困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岷县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四是利用好“药食同源”政策,全面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利用国家卫健委将当归列入药食同源目录和甘肃省黄芪、党参列入试点生产省的契机,开发保健食品、药膳配方、药妆等新产品,同时鼓励支持县内中医药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中药企业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当归提取物和中药配方颗粒研发,提升加工质量水平,扩大精致饮片比例,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
五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及重大项目谋划。一要加快梅川中医药双创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江能集团岷归产业园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二要持续推进已对接和正在洽谈推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早日完成落地;三要继续谋划项目。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谋划种植、加工、仓储及物流等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中医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六是适时启动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全面完成中药材产业“十三五”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纲要”要求,提前对“十四五”期间全县中药材产业进行系统谋划,积极开展规划编制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适时启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七是建设岷县现代化中药材交易中心。利用产地市场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大数据信息服务及云平台等资源,改造升级中国当归城传统线下中药材交易市场,通过九统一(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检测,统一认证,统一追溯,统一结算,统一育苗,统一加工,统一仓储)的岷归品牌战略实施,以“中药材+互联网+金融+质检+现代物流+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搭建现代大型大宗中药商品智慧交易平台,把中国当归城打造成内贸外贸融合、线下线上一体、全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型中药材批发市场,成为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推动岷县中药产业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八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中医药科研院校合作,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人才,增强中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依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广播电视大学和定西工贸中专、岷县职业中专等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按照政府培养和企业培养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学业教育相结合、环节培训和系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创新人才政策模式,切实加大中药产业和中医事业人才培训力度。实现中医药产业人才总量明显增加、结构逐步优化、布局趋于合理的目标,切实增强人才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做好名中医培养评选工作,持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和中医五级师承教育。积极组织面向全县医生、护士和中医药企业员工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适宜技术培训,为中医药发展壮大提供技术支撑。
附件:“岷县当归”获得的荣誉(共23项)
1.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1979年12月,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颁发国务院嘉奖令:“岷县药材公司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特予嘉奖”;
3.2001年6月,岷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
4.2003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
5.2004年3月,岷县当归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授予商标注册证(证明商标);
6.2005年5月,岷县西寨当归种植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
7.2006年12月,岷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8.2011年12月,岷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品种为当归);
9.2011年12月,中国中药协会授予“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10.2013年12月,岷县当归被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甘肃省著名商标”;
11.2014年4月,当归种植系统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业重要文化遗产”;
12.2015年6月,“岷县当归”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3.2016年3月,岷县当归种植系统被农业部列入“中国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4.2016年9月,岷县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
15.2016年11月,岷县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当归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16.2016年11月,“岷县当归”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农业部认证;
17.2017年9月,“岷县当归”被甘肃农业博览会组委会评选为2017甘肃农业博览会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18.2018年1月,“岷县当归”生态原产地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定;
19.2018年3月,岷县人民政府筹建“全国当归种植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国家质检总局同意批复;
20.2018年10月,“岷县当归”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及国家重大工程公益传播项目;
21.2018年12月,岷县当归通过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遴选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2.2019年3月,“岷县当归”入选中国邮政集团“我最喜爱的邮政名优农产品”评选第1名;
23.2019年11月,“岷县当归”入选甘肃“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并以“特别特”甘肃“甘味”农产品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编辑/于潇枫
审核/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