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带小”是爱的传承

最近,在某视频网站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阿木爷爷走红。视频中,阿木爷爷用一双灵巧的手,给小孙子制作出琳琅满目的木质玩具,引来许多网友羡慕。 在当代快节奏社会中,许多年轻的父母在宝宝出生后需要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由老人带孙辈,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选择。

 

比起iPad,爷爷的手更有温度

“沙——沙——”伴着视频里的锯木声,阿木爷爷又开始工作了。

人如其名,阿木爷爷年轻时是位木匠。9岁丧父的他不得不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担,13岁就跟着村里的木匠学手艺。之后,阿木爷爷一直在山东聊城做木匠,直到 2017 年小孙子出生,才搬到广西梧州与儿子一起居住。

有一次,阿木爷爷看到邻居家的孩子向小孙子炫耀手中的拨浪鼓,便立刻找来一根竹子,经过一番削砍、打磨,不到20 分钟就把一只精美的拨浪鼓送到孙子手中。

随着小孙子渐渐长大,阿木爷爷给他做的玩具越来越多,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手摇泡泡机、苹果造型的鲁班锁、折叠自如的鲁班凳、会自己走路的小猪佩奇……年轻时为谋生学的手艺,开始成为小孙子童年的快乐源泉。也让网友高呼:“手机、电脑、iPad,跟爷爷亲手做的玩具相比算得了什么!”

现代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它们也是“冰冷”的。一块屏幕,隔开情感 的交流,危害稚童的视力。而以阿木爷爷为代表的许多老年人,却在用最传统的陪伴方式诠释亘古不变的亲情之爱,把祖先的智慧和动手实践能力传递给孩子。

 

姥姥的言传身教,播下文明种子

也许不是每个老人都像阿木爷爷那样,有能惊艳国际友人的手艺,但他们大多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为孙辈带来足以受益一生的“营养”。

本报读者刘维芳回忆,当她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与烦恼中时,自己的母亲也乐呵呵地“升级”了,挑起了后勤保障的重任,毫无怨言地为一家人烧饭洗衣,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外孙女讲故事,上街看到好看的宝宝衣服就走不动路,想着买 回家给外孙女穿,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 把自己朴实的人生观传递给孩子。

“因为母亲经常说,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女儿从2岁开始,就学会了摇摇摆摆地倒掉家里的垃圾;母亲教她做事要认真,女儿上幼儿园后,更跟她强 调上课要认真;母亲还教女儿友爱待人, 尽心助人,在她的引导下,女儿成长为一 个热情活泼、乐于分享的小天使,获得老 师同学交口称赞,还当选了班长。”

“老带小”模式有一定好处。对老人来说,儿孙绕膝可以减轻晚年的寂寞,使其有事可为;对子辈来说,可以有效减轻生活中的压力。

 

回味一生的爱,凝聚一家的情

“在‘老带小’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带给每个家庭的不可能只有放心和感动。”自媒体人李佳(化名)是几个妈妈社群的意见领袖,总能看到姐妹们的一些吐槽:刘女士的孩子在姥姥家过了一个暑假,迅速“变胖又变土”;冯女士禁止女儿吃小食品,但孩子的爷爷总会偷 偷给孙女买,还叮嘱她“不要告诉妈妈”; 王女士的婆婆则喜欢证明自己在孩子心 中的地位,追问孙子更爱奶奶还是妈妈, 把孩子吓哭了。

李佳认为,人无完人,而且很多老人年轻时没有条件接受更多文化教育,上了年纪之后学习新事物就更难,与子辈存在 教育观念冲突是很正常的。对于种种矛 盾,年轻人首先要认清一个事实:老人帮自己承担带孩子的责任,是出于对年轻人 的体谅和对孩子的疼爱,要从内心认可老人的付出,并将这种感恩传达给孩子。全家人爱孩子的心是一样的,遇到分歧不是要争个高低对错,而是应该好好沟通,分 析利弊,作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李佳表示:“当然,时代在发展,社会 在进步,老年人也不能故步自封。应该跟上时代,主动学习科学育儿、家庭关系维护方面的知识,同时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基于这种想法,她创办了一个以“老带小”为 主旨的公众号,短短 3 个月,已经吸引了超过5万老年朋友关注。

“虽然带孙辈确实很累,但是只要能帮上子女就很欣慰。”这是一位大爷的留言,相信也说出了许多正在带孙辈的老人的心声。

文/冯超

2019年12月17日 13:02
首页    家风家教    家风列表    “老带小”是爱的传承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