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卫办:围绕“健康家园,健康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十年来,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蓝天碧水净土围绕身边;
十年来,卫生城市和卫生乡镇建设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全面探索,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进一步落实;
十年来,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等“健康细胞”茁壮成长,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构筑起抗击疫情的群防群控坚强防线。
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介绍中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健康城市做法和成效。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航,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吴文铭出席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
毛群安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
近十年人群健康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爱国卫生运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爱国卫生运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中国区主题是“健康家园,健康中国”,应该说爱国卫生运动这些年来正是围绕着健康环境促进这样一个主题开展了很多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30多个成员单位,扎实地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一是打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家园。全国爱卫办会同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启动了第二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这个行动以城乡的垃圾、污水、厕所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场所开展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全国爱卫办在全国开展了多轮的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环境卫生,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城乡人居环境。
二是涵养健康理念,提升健康素养。全国爱卫办会同宣传、教育、体育等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围绕着疾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等广泛地开展科普活动,特别是针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全国启动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引导广大公众将疫情防控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群众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应该说正是由于公众的积极参与,赢得了疫情防控成果的社会基础。
三是强化健康治理,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全国爱卫办在全国全面开展卫生城镇创建和健康城镇建设,将健康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过60%,打造了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的样板市,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人群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的卫生厕所普及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婴幼儿死亡率等健康指标均较十年前有明显提升。
爱国卫生运动仍存短板
爱国卫生运动走过70年的历程,对公共健康、对社会治理、对社会文明程度提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评估现在工作的实际情况,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上存在短板,一些整治行动、创建活动存在一阵风的情况。再有,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基层队伍能力也比较薄弱,群众的组织动员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全国爱卫办将在接下来的爱国卫生工作中进一步的研究解决。2021年年底,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四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此举是助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文件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明确纳入了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基本职责,要求组织居民群众、群团组织、经济和社会组织以及驻地单位开展爱国卫生等活动。这个文件的出台也是针对当前基层如何更好的动员以及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好作出的一个规定。大家也可以通过这次疫情防控看到,只有把基层的工作做扎实,才有可能巩固好社会面防控的成效。
吴文铭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发挥医院优势,开展健康促进工作
健康素养促进的核心工作是健康知识和健康常识的普及。1926年是丙寅年,协和医院的医务人员就成立了“丙寅医学社”,旨在唤醒中国民众的健康自觉、卫生自觉。一百年来,“协和人”不断地在健康促进方面作出诸多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协和医院紧紧围绕总书记指示精神,围绕“防、诊、控、治、康”几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促进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引领、学术引领。协和医院为了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专门成立了医学科学普及委员会和科普专家库,特别是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发布以后,协和在科普支持力度、专家参与热度上均有显著提高。
二是坚持专业引领。2017年有“协和医生说”微信公众号上线,每年退出一百多篇健康知识,获得广大群众的关注。同时致力于专业健康科普活动,比如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全国疑难罕见病诊治网、风湿免疫科做的“解码狼疮”活动等。
三是坚持需求引领。把健康科普传播和患者需求结合在一起,成立了十多个患友俱乐部,比如医学营养科给肥胖病人开出减肥处方,乳腺癌的“粉红花园”,眼科患者微信群。新冠疫情期间,协和医院开通了线上健康咨询热线,通过发热咨询、营养咨询,生活方式指导,使得几十万群众受益。
林航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北京市海淀区:各级各类爱国卫生组织共22357家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一直坚持“以创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在全市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镇、卫生街道三级创建全覆盖。同时全面发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非公经济组织建立爱国卫生组织,截至目前,海淀区各级各类爱国卫生组织共22357家。
此外,海淀区人民政府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设置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组,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持续动员开展“周末卫生日”活动,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背街小巷、菜市场、老旧小区、筒子楼简易楼的环境整治为重点,引导市民践行卫生健康公约,落实疫情防控各种措施,截至目前开展30次周末卫生日活动,发动动员14余万人次参与,共清理卫生死角3.7万处,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紧密结合,为全面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现阶段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强化预防优先、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有着重大的意义。
以健康家庭带动城市乡村风貌变化
健康家庭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细胞培育的重要一环,是家庭完整与支撑的重要基石,也是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管理好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健康,就会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增添无穷的动力。同时,健康家庭也是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有助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推动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带动家庭成员健康素养提升,以健康家庭子细胞覆盖面的不断拓展,带动城市乡村的风貌变化和人民群众健康观念的转变。
社区健康服务的不断发展,是提升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打造健康城市的重要路径。海淀区一直坚持“以政府主导,让部门参与,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模式,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服务需求,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模式,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心下移到社区(村),试点建成10个家庭医生巡诊工作室,变“群众找寻医院”为“家医上门巡诊”,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通健康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文/本报记者 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