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工作成效以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举行新闻发布会


脱贫攻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战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会同相关部门精准施策、合力攻坚,推动健康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并积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重点介绍健康扶贫工作成效以及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诸宏明,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出席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主持。

 



累计帮助 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


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与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基本实现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明确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标准,历史性解决了部分地区的基层缺机构、缺医生问题,实现农村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获得及时治疗。


二是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将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实现每个脱贫县至少有1家公立医院,98%的脱贫县至少有1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脱贫地区县医院收治病种的中位数已达到全国县级医院整体水平的90%,越来越多的大病在县域内就可以得到有效救治。


三是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帮扶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建立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截至2020年底,累计救治2000多万人,曾经被病魔困扰的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


四是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防控取得历史性成效。坚持预防为主,实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长期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艾滋病、包虫病和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何锦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

 



持续奋斗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持续接力奋斗,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一是完成“两个衔接”,优化顶层设计。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调整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责机构和人员,实现工作机制衔接。调整优化政策,出台大病救治、巡诊派驻等文件,实现政策措施衔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守住“两个底线”,巩固脱贫成果。建立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动态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坚决守住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


三是聚焦“两个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强化健康促进,深入推进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健全健康危险因素控制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因病致贫返贫。


——何锦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

 



农村卫生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农村卫生事关亿万农民身体健康,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健全服务网络,群众就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截至2021年底,全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加强能力建设,群众看病就医环境进一步改善。目前,居民县域内的就诊率超过90%,乡村两级诊疗量县域内占比长期保持2/3以上。


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涵,着力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提供主动式的服务,持续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服务质量同质化。在全国800多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引导医共体提升医疗能力,同时将更多工作转向健康管理,90%以上的试点地区实现医共体内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诸宏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自健康扶贫工作初期就开始建立,主要面向全国农村贫困家庭中的40%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1000万贫困家庭。主要做到了3点:


精准识别。健康扶贫工作初期,组织80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走村入户,针对规范标准,把个人患病、因病返贫原因、家庭关系等录入系统,建立了精细化的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


精准施治。系统数据显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对290万患大病的家庭进行专项救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对1216万因患慢病致贫的贫困家庭进行了慢病管理;对农村贫困家庭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现在农村健康素养已从2017年的10.64%提高到2020年的20.02%。


保障基本医疗。通过系统,可以管理到病、管理到人、管理到诊疗过程、管理到费用变化。基层村医及健康扶贫工作人员接到信息推送,可逐一跟踪这些家庭户费用的变化,把政策落到实处。


用大数据监测农村基层医疗“空白点”及农村医疗卫生力量薄弱处,并组织了10万人次的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下沉服务。


截至今年,健康动态管理系统已经有 7977 万人接受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许颖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助力乡村振兴 着力在医疗“造血”上下功夫


如果说,过去主要在“输血”方面下功夫,接下来乡村振兴方面要着力在“造血”方面下功夫。利用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示范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试点基地的金字招牌,帮助受援医院培训人员,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并把之前“输血”过程中的“师带徒”的好经验,利用好、发挥好、提升好,帮助受援医院培训更多人才、将才乃至帅才。


同时,契合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理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建设项目刚刚获批。利用这样的契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下沉,在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努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建立紧密的上下联动机制。


下一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将持续做好帮扶工作,扶上马再送一程。从受援医院实际情况出发,聚焦当地医疗服务迫切需求,精准确定帮扶内容。“十四五”期间,将不断出实招、用实力、讲实效,争取帮助受援医院建强一批临床专科、带出一批临床骨干、填补一批技术空白、完善一批管理制度,切切实实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基层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性转变。


——姜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

 

2022年6月6日 13:53
首页    健康中国行动    文字列表    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