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

我国的黄土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和河南西部一带。而黄土地分布范围大致在年平均降雨量300-700毫米的地区,有黄河流过。


由于土质均匀肥沃,黄土地上有着天然的草原,适合养牛羊。黄土地易于旱作农业的发展,黄河文明的古代农作物文化就是粟文化。此外,黄土地还有利于早期人类的洞穴生活以及数千年来的窑洞居住,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不曾中断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黄土地》


山岗上、黄河边,会忆起古人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朴实的词句勾画出如此壮观的景色。


山路上,也许会听到有人唱信天游。歌声似乎从远古走来。这片土地的确古老,留下中华民族发展数千年的故事,永远说不尽、唱不完。

 

《春归》


黄土地的旱作农耕技术历史悠久,对中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世界旱作农业产生重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我去黄土高原研究耕作技术;20世纪90年代又去澳大利亚应用中国旱作技术改造斥水土壤。


20世纪80年代初的黄土地,沟壑纵横。老乡告诉我,原来有林有草。养羊多了,又要烧柴,人砍羊啃,山秃了,土冲走了。


近年来,我在甘肃调研水土保持,黄土山坡改成了梯地(坡改梯)。留住雨水保住土,乡村就兴旺了。


最近去陕北,由于退耕还林,能种树的地方都种树,陕北成为苹果产区。陕北的山坡山沟,绿树掩映小山村,成为乡村游的景点。

 

《乡村振兴》


几十年的水土保持与退耕还林,黄土地变了。我用一幅画记住这历史性的变迁。


千沟万壑,黄河流过。
家住窑洞,山岗高歌。
层层梯地,坡坡苹果。
仰望黄陵,翠柏苍松。

 


 

作者简介:

 

 


杨邦杰  四川乐山人,博士。四川致公画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系统生态室副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总工程师,农业部资源监测总站站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副主任。原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发展杂志社社长、主编。
 

 

2022年8月19日 16:56
首页    图片    墨苑列表    黄土地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