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小助手助力慢病管理
为追踪患者院外康复情况,方便医患保持联系,许多医生会建立自己的患者微信群。但是,由于患者群人数较多,医生工作繁忙,许多问题无法及时回答,同时也占用了医生大量的时间。为了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协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高效管理患者,方便患者复诊、购药、咨询和自我管理,一种微信AI小助手悄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医生最担心患者中断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宇扬教授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12病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刘宇扬告诉记者,作为医生,最担心的就是病人中断治疗。
“大多数门诊病人看病时都比较恐慌、焦虑,但吃完药以后,症状减轻,就容易自动停药。”刘宇扬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都是“隐形杀手”,这些疾病在潜伏期就已经进入了慢病管理状态,如果这时中断治疗,就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此外,在看诊过程中,刘宇扬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对患者的科普上,看诊效率难以提升。不少患者花了一天时间才看到大夫,结果几分钟就结束了诊断,难免会让患者猜疑。“门诊看诊人群也有很多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仅仅是问诊,没有疾病,仅仅是来解答疑惑。这是门诊拥挤状态多年无法解决的原因之一。”
刘宇扬表示,作为医生,她希望有一个平台能够实现几个功能:
1.帮助患者学习到健康科普知识;
2.教会病人注重自我健康管理;
3.给出相关专业知识,消除患者焦虑恐慌,减少重复就医;
4.让更多地专科医生实现线上问诊,解放专家资源;
依靠人工智能解答90%专业问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田京发
“患者信息甄别,90%的内容是在专科领域里的一般信息或公共信息,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就可以解决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秘书长田京发在“健享家+”项目启动会上介绍,有的医生建立了自己的患者管理群,但是通常不会超过100人,原因则是无法进行及时地回答。
“慢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健享家+’项目借助老百姓日常生活沟通中常用的微信社群,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集成管理工具包,帮助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安全、科学、高效地为院外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院外疾病管理服务。这将帮助人们摆脱慢病带来的健康困扰、提高生命质量,最终达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主任吴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主任吴非介绍,“健享家+”项目主要借用微信群这个常见的互联网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结合专属医生小助手、多种线上患教小工具,更好、更有效地方便医生开展医患交流和医患相关互动,管理好患者。
“每个群有两个医生专属小助手,一个是人工智能助手,一个是人工客服。医生每天只需要花15-20分钟,就可以高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患者。”吴非表示,除了小助手,还有健康管理小程序、线上微课堂等6个功能,实现健康科普、健康咨询、患者自我管理、康复指导、医患互动,同时提供相应便民服务。
首批1000人锁定心血管慢病管理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统计,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达2.9亿。心血管疾病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健康第一大杀手。随着我国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等新挑战的出现,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持续增加。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加强心血管疾病管理刻不容缓,高效、良好的患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田京发告诉记者,“健享家+”项目首批将从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群管理入手,从全国不同省区组织1000人的医生队伍,建立相应患者群。未来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疾病开展其他患者群。
文/本报记者 侯杰
编辑 张培顺
审核 朱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