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宝宝腹泻的护理方法
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是宝宝腹泻的高发季节。宝宝腹泻属于常见多发病,对于儿童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大,但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性低,免疫球蛋白少,加之肠道菌群失调、喂养方式不当等因素,导致宝宝容易发生腹泻。对于家长来说,怎样做才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呢?
了解宝宝腹泻
腹泻临床表现为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黏液便或脓血便。另外,还可能出现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大于3次。
哪些原因引起腹泻呢?感染因素有肠道内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肠道外感染,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腹泻。非感染因素如饮食方面(喂养不当、过敏、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等)。气候因素如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消化液分泌减少或饮奶过多等。
引起宝宝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当宝宝发生腹泻时,家长应该怎样判断症状的严重程度呢?
1.看发病病程:
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以上为慢性腹泻。
2.急性腹泻看轻重:
轻型:原因常见为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轻型腹泻大便次数相对较少,每次大便的量不多,一般为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儿童精神状态较好,可能出现食欲缺乏,偶有溢乳或呕吐,尿量如常。
重型:原因多为肠道内感染。患儿通常食欲低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呕吐咖啡色样液体。患儿明显脱水,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囟门、眼眶凹陷,泪少,皮肤干燥、弹性下降,可出现发热、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四肢出现大理石花纹、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症状。重型腹泻患儿大便次数较多,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更多,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有黏液,甚至出现脓血便。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过敏、酶缺陷、乳糖不耐受、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因素都可导致儿童出现迁延性和慢性腹泻。
家长应带患儿完善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在内的相关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大便培养、电解质、尿半乳糖测定、食物过敏试验、腹部彩超、腹部平片等。
如何缓解宝宝腹泻
家长应带患儿及时就诊,寻找腹泻原因,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生活中,做到合理喂养。母乳喂养的儿童若存在食物过敏,母亲应回避过敏因素。人工喂养的儿童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可用等量的米汤、稀释牛奶或奶制品替代喂养,患儿腹泻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双糖不耐受的患儿可选用不含乳糖代乳品或去乳糖配方奶。患儿若牛奶蛋白过敏,应回避过敏食物,可采用深度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饮食。
家长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保证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定期消毒。在天气变化时,家长应注意儿童腹部保暖、尽量避免让儿童摄入生冷食物、避免过量喂养。家长可为患儿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治疗轻中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感染性腹泻患儿应积极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文/汪锡红(内江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