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兵河:信息化与数字化助力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防治

在“生机计划2023”启动仪式“院士健康说”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围绕乳腺癌防治,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中西比较研究等,普及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在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并给出专业化建议与展望。

 

徐兵河介绍,女性乳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9%的速度增长,死亡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受诊断年龄与临床分期影响较大。我国仅有约20% 的患者在确诊时处于I期,诊断时分期越早,5年生存率越高。通过筛查手段实现早期发现,是提升乳腺癌5年、10年生存率的关键一环。

 

徐兵河介绍了4个信息化与数字化在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场景。

 

一是乳腺癌筛查更精准。我国女性乳腺癌特点及低卫生资源地区条件,要求早筛方式更精准,我国女性的乳腺相对致密,且发病年龄相对较早,应结合X线检查和超声筛查手段进行精准筛查。

 

二是乳腺癌诊疗更精准。生物组学数据的不断积累,促进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字医疗创新,为肿瘤整体诊疗水平持续提升提供了契机。

 

三是乳腺癌治疗更精准。人工智能赋能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精准治疗,包括精准靶点选择、个性化用药、智能诊疗、精准医疗。

 

四是信息化和数字化助力优化管理模式。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跨学科管理模式,也是乳腺癌患者未来的优化管理模式。

 

如何加强信息化与数字化在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进行乳腺癌防治应用研究呢?徐兵河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诊疗模式研究和健康照护体系建设。对于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诊疗现状及模式研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乳腺癌的疾病特点、诊疗模式和治疗结局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质量背景下我国乳腺癌患者诊疗模式和生存结局的地区差异。对于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照护体系治理工具研究与开发,提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政府、行业、机构治理新工具,包括乳腺癌规范化诊疗与健康管理智能系统以及我国乳腺癌患者报告结局(PRO)评估工具。对于乳腺癌患者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照护体系建设研究,包括在肿瘤专科/综合性医院构建肿瘤全方位、全周期管理体系。肿瘤急病期,强化多学科规范诊疗,制定规范化诊疗指南;肿瘤慢病康复期,构建跨学科肿瘤伴随疾病管理体系。

 

二是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患者真实世界治疗模式及结局研究,包括早、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模式和结局的研究。

 

三是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防治质量控制体系研究。鼓励低卫生资源省份成立省级乳腺癌质控专委会,支持指导本省质控工作。

 

四是低卫生资源地区“数字医疗”网络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肿瘤的融合,为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整体诊疗水平持续提升提供助力。

 

文/郭祥倩

2023年10月24日 16:36
首页    健谈    徐兵河:信息化与数字化助力我国低卫生资源地区乳腺癌防治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