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几点 心脏不“停机”

 

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而且其无年龄界限,任何人都可能发生。心律失常也是老年人群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若不及时、科学治疗,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那么,心律失常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呢?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一种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阻滞、缓慢以及经异常通道传导,也就是心脏的活动的起源或传导障碍所引起的心脏搏动频率或(和)节律紊乱。心律失常是一组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可能是独立发生的,也可能是与心血管疾病同时发生,可能会突然发作导致患者猝死,也可能会继续影响心脏而导致功能衰竭。如“心律不齐”“心律紊乱”等,其意义侧重于表达节律的失常,既包括频率异常,也有节律的异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

房性传导阻滞、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缓、偶尔房性期前收缩等因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小,在临床上并没有显著的症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类型、性质、心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方面密切相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窦综合征、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较为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出现胸闷、头晕、心悸、低血压、出汗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阿斯综合征、晕厥等症状,甚至可导致死亡。其临床症状因其类型而异。

心脏方面的症状:有乏力、心前区不适、心悸等典型症状。除此之外,还有憋气、胸闷等,也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以室颤为代表的部分心律失常可引起外周血流动力障碍,患者会有视物模糊、头晕、晕厥、黑蒙等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伴有消化道出血、无尿或少尿、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日常护理

1.注意情绪平稳。

当被确诊为心律失常后,患者往往会变得焦虑、紧张,经常去看医生,急着用药物来控制自己的心律失常,而忽视了对病因和诱因的预防和治疗,也往往会导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事实上,心理压力过大、精神持续紧张是引发此病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护理中,要主动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清除掉,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要用一种平淡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出现太大的情绪波动。

2.合理运动,避免饮酒和吸烟。

平时要进行锻炼,不过这里要特别指出,由于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所以尽量不要参与激烈的运动项目,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拳、慢走等。已有研究表明,吸烟、饮酒等是引发心律失常的关键原因之一,因此,心律失常患者要注意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防止便秘时用力排便而发生意外。

3.确保充分休息与睡眠。

大部分人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平时没有充分休息或者缺乏睡眠,所以,如果出现胸闷、头晕、心悸等表现,要注意重视饮食管理,保证充分睡眠与休息时间,减少心脏负荷,才能有效地改善和缓解心律失常的情况。心律失常患者的生活环境需要安静,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生活的环境过于嘈杂,会加重病情。

4.合理用药。

除了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心律失常患者还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用药,这样才能有效减轻心律失常的症状。通常情况下,一旦患者有心律失常的症状,不能置之不理,必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科学、规范用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后果。

5.定期复查。

接受常规的健康体检与复查也是心律失常患者一项重要的保健护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做电解质、肝功能、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测,不仅可以监测心脏的健康情况,还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判断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没有对其他组织和电解质带来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达到改善心律失常的效果。

总之,心律失常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自我监测。研究表明,某些患者在出现心律失常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先兆,若能及早检测和处理,则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

文/李娟(仁寿县人民医院)

2024年6月4日 15:05
首页    家庭医生    做好这几点 心脏不“停机”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