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夏日杀手”——热射病
随着医学常识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了解到“热射病”这个专业术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类型,就像一个潜藏的“夏日杀手”,极大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安全。这种疾病不仅可能损害户外工作者的健康,也可能对那些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造成致命影响。因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种疾病,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以减少热射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当人们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身体产热大于散热,使得核心体温迅速升高到40℃以上。从致病原因来看,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比如,在炎热的户外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者本身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中,都可能导致热射病的发生。
热射病的症状
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会有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谵妄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陷入昏迷状态。
体温方面,核心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超过40℃,这是热射病的显著特征。
皮肤方面,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及汗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皮肤会呈现灼热、发红状态,且出汗极少或无汗。
热射病还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例如:肾脏功能受损,出现少尿、无尿;肝脏功能异常,表现出黄疸;心脏功能受影响,产生心慌、心悸;肺部功能下降,引发呼吸困难;凝血系统出现问题,致使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以及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症状。严重情况下,多器官功能衰竭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的风险人群
高温作业人员:长期在户外施工现场工作,夏季高温时,长时间暴露于烈日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易出现热射病。
运动员和户外健身爱好者: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或长时间户外运动的运动员,以及热衷于户外运动、健身且时间过长、防护不足的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变弱,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许多老年人还可能患有慢性疾病,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和代谢功能。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并且活泼好动,在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适当休息,容易中暑,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热射病。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身体代谢率较高,产热增加,散热能力相对不足。
孕妇:怀孕期间,新陈代谢加快,产热增多。而且怀孕后期,孕妇的身体负担较重,行动不便,散热相对困难。
如何预防热射病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通常为10:00至16:00)进行户外活动、工作或锻炼。
做好防晒措施:外出时应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增加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每天喝1.5至2升水。可以适当饮用运动饮料、果汁、绿豆汤等,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这些饮料会导致身体失去更多的水分。
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室内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6℃至28℃。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处于封闭、闷热的空间。
注意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特殊人群加强防护: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有专人陪同,并做好防护措施。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按时服药,同时注意防暑降温。高血压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在夏季要注意调整药量,保证血压稳定,并且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加强健康监测:关注自己和身边人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体温升高、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采取降温措施。
总之,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其发病风险,从而远离这个“夏日杀手”,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文/仲烨 烟台市北海医院(烟台市呼吸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