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牙后应及时修复 以改善晚年“口”福

2024年9月20日是第3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全生命周期守护 让健康从‘齿’开始”。实现牙齿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守护,需要我们在各个阶段都保持高度的重视。从儿童到老年,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特定的口腔健康需求。通过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齿问题,我们可以让健康从“齿”开始,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为进一步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营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好2024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中国家庭报》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相关专家,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口腔健康进行科普。

 

杨国利 主任医师、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98岁的王爷爷特别注重自己的口腔健康,但是,近期因牙周炎拔除了两颗已松动的下门牙,一笑就会露出缺牙的位置,王爷爷觉得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他希望医生帮他恢复美观和进食功能。

 

适老化的口腔修复建议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老年人的口腔健康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2017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至74岁老年患者的平均存留牙数为22.5颗,仅有18.3%牙列完整,全口无牙率则高达4.5%。许多老年人因龋病、牙周病、外伤等缺失了一颗或多颗牙齿,日常生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如面容改变、进食困难,给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牙齿健康的标准为80岁的老年人至少有20颗功能牙,即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且无松动的牙。因此,老年患者的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是一个普遍且迫在眉睫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口腔医院就诊,希望能拥有一口完整的牙齿,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常见修复方式包括固定义齿、活动义齿和种植义齿。固定义齿需要良好的牙周和牙体条件,简单来说就是缺牙位置的旁边还存留着健康的牙齿,用来做固定义齿的“地基”;活动义齿是高龄患者的常见修复方式,但它放入口内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感,需要经常来医院复诊调试,且咀嚼食物的作用有限;种植义齿被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它以植入牙槽骨内的种植体为支撑,上部连接义齿,能获得接近天然牙的咀嚼效果,在合理的保养下拥有优良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种植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老年患者也纷纷加入种牙的队伍。

 

关于种植修复的一些提醒

 

缺牙的老年患者,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口腔种植手术较好地恢复牙列功能和美观的,但是需要评估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比如心脏、血压、血糖等指标,如果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影响骨愈合的因素,种植的风险相对较低,这类老年患者可以尝试种牙。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口腔种植环境的不断完善,高龄患者的种植修复已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为乐观的结果。在手术前,医生会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必要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尽量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在手术中,严格的麻醉控制和全程的心电监护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高龄患者的种植手术顺利完成。在手术后,建议高龄患者住院观察,以便察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干预。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必须格外关注口腔卫生,干净的口腔环境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种植体的存留。同时,种植牙的日常维护、定期复诊也是保证种植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医生、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下,老年人的口腔种植不再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问题,种植牙不仅能够提升高龄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晚年幸福,对于当今的老龄化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2024年9月19日 11:31
首页    家庭医生    老年人失牙后应及时修复 以改善晚年“口”福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