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八)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要求,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探索出台生育支持措施,努力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为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4年3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开展“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经验宣传征集活动。活动聚焦2021—2023年全国100个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征集总结他们在组织领导保障、人口服务体系、托育服务发展、生育支持政策、优生优育服务、家庭保障措施、生育友好氛围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中国家庭报对部分征集案例进行摘编展示。
■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 突出“三个三”服务模式 擦亮生育友好品牌
近年来,南宫市突出开展“三个三”服务模式,狠抓基层队伍和基层阵地建设,注重生殖生育生养政策宣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积极推动人口工作高质量发展。
抓实“三个建设” 强化生育友好保障
抓实基层基础建设。配强市乡村三级工作人员,市卫健局设立老龄与家庭发展股,负责老龄、人口监测与生育登记、婴幼儿服务照护与基层队伍管理等工作;各乡镇(街道)设人口与生育保障工作办公室,1+N名工作人员;各村设专职副职1名,以及乡级、村级专干。强化人口信息应用管理,改善优生优育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实现城乡全覆盖。
注重托育机构建设。市政府建立托育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托育机构“急难愁盼”问题。出台《南宫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支持措施》,制定发展体系、政策支持、服务监管等六方面具体措施。
推进扶助关怀建设。开展“暖心行动”,明确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安全与急救、康复照护、心理照护和临终照护等六项日常健康服务。
创新“三定一统” 激发为民服务动力
随着国家人口政策调整,南宫市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法,变管理为服务,出台了《南宫市关于落实村级育龄妇女小组长绩效管理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做好为育龄妇女的服务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做到了“三定一统”,即:定工资,实行基本工资加效益工资;定奖惩,根据当季度工作实绩进行奖罚;定补偿,对因工作造成意外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的,由所在乡镇(街道)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统一实行银行打卡发放,基本工资由市财政按月发放,效益工资每年年底经乡镇(街道)根据全年工作实绩量化考评后,由市财政一次性发放。同时,将优秀生育保障小组长优先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进入村“两委”班子,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民服务主动性。
强化“三大宣传” 营造生育友好氛围
强化理论宣讲。市委常委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关于生育、人口等政策。市委党校把优化生育政策纳入培训学习重要内容;相关部门通过办公会议、机关夜校、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学习。邀请河北省卫健委专家就人口数据核实工作进行现场授课,对生育友好创建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强化社会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立足医疗卫生阵地,在全市开展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生殖健康及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普及婚前孕前、孕期和分娩期优生保健知识,加强0至6岁儿童健康检查宣传和婴幼儿早期发展咨询指导。
强化文化宣传。依托世界人口日、国际家庭日、计生协会员日、托育服务宣传启动月等活动,开展生育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宣传,传递男女平等、适龄婚育、夫妻和睦、家庭和谐观念,弘扬良好家教家风,让新型生育友好文化深入人心,擦亮南宫生育友好新品牌。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 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营造友好生育氛围
加强组织领导
磴口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口工作,坚持把人口与生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确保责任、措施、投入和落实“四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健康家庭建设主体责任,相关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人口与生育工作组织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探索建立协会引导、家家参与、共建共享的群众健康治理新模式,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政策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服务管理
为适应人口形势变化,磴口县积极转变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优化人口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发展。一是完善生育登记管理制度,加强生育咨询指导。推动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和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二是加强卫生健康、公安、统计等部门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促进人口发展、家庭建设、生育支持和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三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三是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构建新型婚育文化,营造尊重生育价值的良好氛围。
加强扶助关爱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2023年,为1403人发放奖励扶助资金 134.68万元,为213人发放特别扶助资金183.6万元。二是开展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三个全覆盖”专项行动。累计走访计生特殊家庭180人,电话联系或微信沟通33人。将计生特殊家庭优先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优先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等服务。
加强体系建设
制定实施《磴口县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全县开展托育服务的机构9家、托位数38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67个,备案托育机构9个,备案率100%。依托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婴幼儿照护(托育综合)服务指导中心1个,创建全市“幼吾幼”五星级托育机构1个。
加强宣传引导
一是开展“下基层”活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村组开展“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二是以“母亲节”“5.15国际家庭日”“5.29会员活动日”为契机,结合本县实际,全县各级计生协组织村(居)协会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和倡导活动。三是开展孕产期保健和科学养育知识讲座,为家庭提供相关知识、技能咨询和培训,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意识和能力。四是建设优生优育指导服务中心,设置培训指导区、咨询服务区、知识宣传区、幼儿活动区、母乳喂养区、图书阅览区等6个功能区,将宣传、教育、培训、咨询融为一体,涵盖从小到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文/本报记者 于潇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