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健康好声音】人大代表周琳接受中国家庭报专访:以大湾区为引擎 将健康中国“愿景图”绘成“实景图”
“广东省人民医院将高水平医院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系统性地输送到基层,为基层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3月5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红十字会兼职副会长周琳的发言掷地有声。为基层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不仅是医院的责任,更是她作为人大代表的使命。
医保是群众健康的“安全网”,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今年全国两会,除了关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让健康的力量在基层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周琳还将视线延伸至医保惠民便民领域,如拓展应用场景、鼓励医疗机构搭建医保+AI服务平台以及助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等。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和政策创新,让医保这张“大网”更加密实、更加温暖人心。
周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广东省红十字会兼职副会长
图为周琳在人民大会堂
医保惠民:从“小锦旗”到“大民生”
医保政策的落地,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医疗卫生领域的人大代表,周琳深知医保制度对于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性。她的建议始终聚焦群众所需,立足解决实际问题,今年提出的医保惠民便民建议也是来源于此。
周琳谈起广东省人民医院近期接诊一位江西籍患者的故事。该患者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但在结算时却因挂号类型和费用未达参保地起付线,无法享受门诊特殊病种报销待遇。患者一度陷入困境,医院医保处的工作人员仔细核查并提供了专业指导,问题得以解决。患者后续就诊顺利实现实时报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特地回院送上锦旗与感谢信。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尽管异地就医结算已经为参保人群带来了便利,但细节的复杂性仍然让许多患者感到困惑。”周琳说,“我们不能让群众在就医的‘最后一公里’上驻足。”
于是,她提出了《关于开放医保接口、拓展应用场景、鼓励医疗机构搭建医保+AI服务平台的建议》。希望通过医保+AI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让医保政策更加透明、便捷。同时,她还建议强化医保经办机构政策宣传的主体责任,优化线上平台咨询服务能力,并建立一站式医保结算问题处理平台,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保是民生工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为未来铺路。医保制度的完善,也不仅是数字和流程的优化,更是对每一个生命尊严的守护。”周琳说,“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让更多人感受到医保制度的温暖。”
图为周琳(左三)在广东省英德市望埠镇下塘村就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调研
资源下沉:把“大医院”搬到家门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区域均衡布局。在周琳看来,这不仅是一项制度要求,更是广大基层群众的殷切期盼。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公立医院,肩负着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的重任。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能只是口号,而要真正落实到基层百姓的生活中。”周琳这样描述她在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过程中的坚定信念。她带领广东省人民医院创新性地实施了“三下沉”“三提升”模式,通过惠民义诊、科普讲座、技术推广等多种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到百姓身边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沉到基层医务工作者身边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帮扶团队通过紧密协作与专业指导,成功助力当地完成首例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填补了当地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的空白。
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帮扶团队协助当地卫生院救治了首例急性心梗患者,为基层患者搭建起了生命救治的“高速路”。
广东省人民医院帮扶的茂名人民医院建成粤西地区首家母乳库,累计接收捐赠母乳32万毫升,为130余名早产儿及重症患儿提供生命支持,对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的营养管理和救治提供了坚实后盾……
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还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与“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的深度融合,为全省2.65万个村居、1609个镇街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村民通过平台终端就能完成预约挂号、健康体检、图文问诊等操作,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续方取药送上门”,助力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
“这些改变,让我看到了健康中国从‘愿景图’一步步变成‘实景图’。”周琳欣慰地说,“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基层医疗铺就了一条健康坦途。”
图为周琳(中)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就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保服务开展调研
“防病之盾”:用科技与智慧构筑健康防线
“结核病是个古老又顽固的疾病,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结核病领域的专家,周琳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结核病的精准防控、临床和科研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她和团队通过研发“防、治、管、研”四位一体技术体系,使广东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到2018年共下降了38.2%,为遏制结核病流行贡献了“广东经验”和“广东方案”。
“结核病的快速诊断、精准治疗和规范管理一直是困扰防治工作的重大难题。”周琳说,“我们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插上翅膀。”
广东省致力于实现基层结核病诊断进入分子生物学诊断时代,探索缩短肺结核治疗疗程特别是耐药结核病治疗疗程的新方案研究,推动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朝着更快、更有效和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在结核病患者管理方面,周琳提出“智慧结控”的理念,倡导运用信息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了“互联网+智慧结控”平台,建立结核病MDT远程诊疗中心及AI Plus智能质控体系,解决了结核病防控层级和区域水平不均衡的问题,并在边远地区得到推广。
从医保惠民的温暖举措,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创新实践,再到结核病防控的科技突破,周琳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为百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家庭防控结核病指南
当前,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持续下降,治愈率不断提高。从家庭健康管理的角度来看,周琳针对切实做好结核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是家庭成员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树立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防病意识。
二是如果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要及时就诊;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老年人等易感人群,要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三是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即使确诊肺结核,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结核患者是能够治愈的。
四是如果有家庭成员患上结核病,其他成员要关怀爱护,不要歧视,注意感染控制,避免传播扩散。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要及时检查排除。
周琳坚信:“只要我们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就一定能够终结结核流行,捍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文/郭祥倩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
中国家庭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 2014-2020 by www.cfnew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