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恶心、呕吐为哪般?——诺如病毒的预防与应对
诺如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病原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尤其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引发聚集性发病。以下则是关于诺如病毒的相关防控知识及建议,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们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一、诺如病毒是什么?
病原体特点: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它在环境中十分稳定,抵抗力强,能耐冻,耐低温,耐酸,不容易被杀灭,可通过极少量病毒颗粒(10至100个)引发感染,且变异快、免疫保护期短,会重复感染,75%酒精对它无效。
高发季节:
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10月至次年3月)是暴发高峰期。
感染症状: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恶心、腹痛,部分患者会伴随低热、头痛、肌肉酸痛。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二、为何校园容易传播?
诺如病毒在校园内快速传播的原因:
1.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呕吐物、粪便污染环境或物品表面(如门把手、课桌、餐具)。当孩子们没有洗手,直接接触口鼻或食物时,极易感染。
2.气溶胶传播:
在处理呕吐物时,飞沫可能形成气溶胶,孩子们在被污染的环境吸入后可能会导致感染。
3.食物或水源污染:
学校的食堂或饮用水被污染后,可能引发集体感染。
4.集体生活密集:
孩子们每日密切接触、共用学习用品或物品,会加速病毒扩散。
三、校园防控关键措施
1.个人防护
正确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用品或物品后,要用肥皂加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七步洗手法)。
避免接触:不共用毛巾、餐具,不直接接触患者呕吐物或排泄物。
健康监测:当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老师并采取居家隔离等措施,并进行健康监测。
2.学校管理
环境消毒:校方应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浓度需达1000mg/L)对污染区域(如呕吐物、教室、物品、厕所等)消毒。 但要注意:酒精对诺如病毒是无效的!
食品卫生:确保食堂食材新鲜、彻底煮熟,餐具严格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上岗。
疫情响应:发现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等诺如感染的病例后,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加强班级内物品的消毒,上报疾控部门。
特别提醒:呕吐物处理方法及流程是重点!
处理呕吐物的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覆盖呕吐物,喷洒含氯消毒剂,静置30分钟后小心清理,避免产生气溶胶。并要以污染物为中心,2米范围内地面、物品均需消毒。
四、感染后如何应对?
居家隔离:患者应在症状消失72小时后再返校,避免传染他人。
对症治疗:目前针对诺如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可采取对症处理原则,如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但应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主要针对细菌感染,而对病毒无效)。
就医指征:患儿如果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少尿、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五、常见误区
“酒精消毒就够了”:很多家长或老师认为使用酒精湿巾或用酒精喷洒消毒就行了,殊不知,诺如病毒对酒精并不敏感,而是必须使用含氯消毒剂才能消毒彻底。
“症状好了就能返校了”:很多家长怕孩子耽误学习,所以,症状一有好转,马上就想让孩子返回校园,殊不知,患者康复后仍可能排毒,所以需要隔离满72小时后方可返回校园。
“只有吃坏东西才会感染”:诺如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所以更需警惕!
诺如病毒虽凶猛,但它既可防来又可控!关键口诀要记住:勤洗手、严消毒、早隔离、重卫生。学校、家庭共联动,孩子健康同守护!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马芳芳 夏莹
审核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杨明(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