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周|四川省人民医院:建设优势互补的肿瘤防治体系

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要求各地重点围绕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诊疗等内容,广泛开展癌症防治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形成防癌抗癌合力,增强全民科学防癌意识。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持续推进癌症防治工作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本报对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黄晓波进行专访,聊聊肿瘤防治那些事。

 

黄晓波 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四川省自2019年正式启动“健康四川”癌症防治专项行动以来,四川省人民医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肿瘤防治上,四川省人民医院有哪些特色

 

黄晓波:

措施:一是多学科会诊(MDT)。肿瘤治疗是一场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协作、通力合作的“攻坚战”,而这场“战役”中的“重要武器”就是多学科会诊。四川省人民医院组建了涵盖肿瘤科、外科、病理科、放射科、重症监护、护理等多个学科的联合专家团队,为每一位肿瘤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二是加强科普宣传。积极组织专家进行义诊及科普宣传;与四川电视台健康栏目合作,以及在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分享癌症防治相关知识。三是人才培养与交流。医院专家积极参与四川省高层次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围绕肿瘤早筛早诊与规范诊疗等主题展开交流。四是肿瘤专科联盟建设。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体系。

 

特色:在肿瘤防治上,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拥有领先的精准放疗设备,可开展图像引导放射调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距离放疗等先进技术。中心紧跟前沿推进肿瘤细胞生物治疗工作;积极发展微创介入、消融工作,提升肺癌患者诊治效率;开展肿瘤患者营养诊疗、营养宣教、随访等工作,推进规范化肿瘤营养治疗示范病房建设有序开展;积极推进骨髓抑制规范化管理病房和中西医协调旗舰肿瘤专科建设。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聚焦癌症发病机制基础与转化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多项科技奖励,为肿瘤防治提供了坚实的科研支撑。肿瘤中心承接多项GCP注册临床研究项目,推动肿瘤中心学科转型和发展,为建设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为健康四川贡献力量。

 

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兰海涛(右一)在病房查房

 

四川省肿瘤高发类型有哪些?是否和生活习惯有关?

 

黄晓波:

四川省肿瘤高发类型主要有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

 

这些肿瘤的发生常与生活习惯相关。比如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空气污染、厨房油烟等,都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四川人喜爱吃辛辣、腌制、熏烤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共用餐具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和感染,进而增加胃癌风险。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摄入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导致酒精性肝病,进一步发展可能形成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对于乳腺癌而言,一些女性生育年龄推迟、生育次数减少、母乳喂养时间缩短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同时,肥胖以及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均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如何看待健康科普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四川省人民医院在肿瘤防治科普上做了哪些工作,形成了哪些经验

 

黄晓波:

健康科普在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提高预防意识。让公众了解肿瘤的发病原因、高危因素等知识,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

 

二是促进早期发现。健康科普可以使公众知晓肿瘤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以及定期进行筛查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主动参与早期筛查,有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治愈率。

 

三是消除恐惧心理。很多人对肿瘤存在恐惧和误解,通过科普可以让公众正确认识肿瘤,了解治疗手段和康复方法,减轻心理负担,增强面对肿瘤的信心和勇气。

 

四是引导正确就医。科普能让公众了解正规的肿瘤防治机构和规范诊疗方法,避免轻信“偏方”“秘方”,引导患者到正规医院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

 

医院在肿瘤防治科普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开展了丰富的义诊及科普公益活动。在有关健康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通过医院互联网平台组成专家义诊团队,进行云端义诊和专项科普。

 

其次,组织发动肿瘤中心的青年医生开通科普直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肿瘤患者关心的心理健康、营养支持管理及肺癌的综合诊治等专业知识,护理团队也积极带来系列防癌科普视频。

 

同时,我们还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以及各科室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平台传播科普内容,并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分享实用健康小贴士、饮食建议和专业肿瘤防治知识等。

 

在这些肿瘤防治科普工作中,医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要关注患者心理、营养等各方面需求。同时也关注癌症的综合诊治等方面,内容全面且贴合实际需求。针对不同专业、亚专业和患者制定全方位的个性化方案和内容

 

二是要多形式传播。综合运用线上义诊、直播、科普视频、参与编撰防癌科普书籍以及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扩大科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不同群体都能方便地获取肿瘤防治知识。

 

三是要专业团队参与。由肿瘤中心的专家、医生和护理团队等专业人员进行科普,保证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多个亚专业肿瘤的MDT团队,以合力重新丈量肿瘤诊治的深度和维度。

 

图为四川省人民医院日间化疗病房护士任柳潘(右)、王沁为患者更换化疗药物

 

“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请您谈谈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大家远离癌症?

 

黄晓波:

建议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不过量饮酒;规律运动、提升身体机能;保证睡眠、保持适宜体重;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慢病患者要控制好基础疾病;有家族病史者应进行相关肿瘤专项筛查,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另外,要积极关注心理健康,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适龄人群要积极接种疫苗,如接种HPV疫苗、乙肝疫苗等。

文/王玥、郭祥倩

2025年4月18日 09:38
首页    健康速递    速递列表    全国肿瘤防治周|四川省人民医院:建设优势互补的肿瘤防治体系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