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背后的真相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件的主观体验,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事物,我们会产生积极情绪,比如:和朋友聚会感到开心,因为我们的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睡眠充足的时候情绪会比较好,因为我们的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不能满足我们需要的事物会产生消极情绪,婴儿饿了会哭,说明他的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疫情之下乘坐公共交通我们会感到紧张害怕,担心被病毒感染,因为我们的安全
需求没有被满足。
情绪的来源
情绪来源于你对事件的认知。同样的事件,对事件不同的认知,所产生的情绪是不一样的。例如,针对“复工在即”,有的人觉得“完蛋了,病毒随着复工人潮很可能会再次扩散,这太可怕了”!进而产生了焦虑、恐慌的情绪;而有的人觉得“这说明疫情即将散去,社会生产也即将恢复正常”。这样想法的人就不会产生过度恐慌的情绪。
如何调节情绪
想要调节情绪,我们需要认识一下“认知三角”。认知三角是指当我们遇到具体的“事件”,对于事件的“认知”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行为”,而“行为”的改变也会引起“情绪”的变化。所以,我们改变事件、认知、行为这三者中任何一环都可以帮助改善情绪。
第一,改变事件。例如随着近日各类景区、公园、广场等场所逐渐恢复营业,家里的老人总想着出门,而你又担心老人出门不安全,如果你可以说服老人不出门这就是改变了事件,也就不存在担心老人出门会不安全的情绪了。第二,改变认知。因为我们的情绪来源于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而这个看法和评价就是认知。大部分的负面情绪都来源于我们对事件的消极认知。例如“本地新增确诊1 例”,这导致一些人的恐慌,他们会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性被传染,甚至死亡”,但其实这样的认知并不客观,也不符合科学。所以,我们要选择官方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增强相关知识,避免自己对于事件不客观的认知而导致不良的情绪。第三,改变行为。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看手机的时间,适当运动、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看书、看剧、听音乐等)都是改变行为的方式。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当情绪比较好的时候自己会做些什么?我们可以尝试着去做这些事情,来改善自己的情绪。
文/袁丽(广州惠爱医院身心医学科主治医师)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
中国家庭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 2014-2020 by www.cfnews.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