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眩晕病 中医有妙招
中医认为眩晕病与饮食、情志失调、劳倦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等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下面介绍几种防治眩晕病的中医妙招。
首先,日常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按时、定量。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并且戒烟、戒酒。不吃伤肾伤脾的食物,如油炸、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其次,有效消除、避免可能引起眩晕病的致病因素,日常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
再次,生活中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体力、脑力劳动都要适度。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
最后,防治眩晕病可以采取中药药枕、中药方剂、中医按摩、中医放血、敷贴疗法等中医疗法。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眩晕病讲究辨证治疗,治法不固定,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以获得理想疗效。
中药药枕。患者取适量的夏枯草、菊花、草决明和晚蚕砂,装入缝制好的布袋中,作为枕芯使用,套上一层外皮或者直接使用枕巾,将装好药的布袋当做枕头使用,放置在头部,可以利用药物的发散作用取得清肝明目、清风息痰功效。
中药方剂。眩晕病患者在中医上可以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类型。其中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患者还有其他症状,例如耳鸣、口干、口苦、心烦、易怒等,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潜阳功效。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9克,川牛膝、钩藤各12克,石决明18克,山栀、杜仲、黄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气血亏虚引起的眩晕,患者有精神疲乏倦怠、心悸不寐、食少腹胀等症状,可以使用归脾丸,具有益气养血功效。肾精不足眩晕者如果长时间未改善,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牙齿松动,可以使用左归丸。痰浊中阻引起的眩晕,患者有头重、胸闷、恶心、呕吐、流涎等症状,可以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其中半夏4.5克,天麻、茯苓、橘红各3克,白术9克,甘草1.5克。
中医按摩。按摩百会、太阳、印堂、风池、头维等穴位,能够对人体的经络之气进行激发,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最终可以驱邪扶正。每天晚上睡觉前按摩20分钟即可,穴位交替按摩,每个穴按1-2分钟。
中医放血。患者到正规的中医诊所、医院,由专业医生使用一次性针头进行耳尖部位点刺,出血后挤出10滴。每周治疗1-2次,两周为1个疗程。
敷贴疗法。可以取用新鲜的曼陀罗叶捣碎,加入几滴白酒,放入左手掌心,对肝阳上扰引起的眩晕有治疗作用。取20克吴茱萸、2克肉桂研磨成粉,使用米醋调匀后捏成饼状,每晚睡觉前可以贴敷在双足的涌泉穴上,使用创可贴固定,第二天取下,连续贴敷3-5天。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的患者。
文/吴涛(泰安市中医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