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见误区与正确处理方法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路人倒地时主人公对其采取急救措施的画面。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急救措施是否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考察。虽然学习到的急救措施不一定能经常使用,但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还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及时地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懂得与掌握哪些急救措施呢?这些能救人一命的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又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呢?下面从三个方面出发,为大家详细阐述急救方法。

 

急救之烧伤

烧伤是急救中比较常见的情况。生活中最基本的烫伤也属于烧伤的范畴,从广义角度来讲,烧伤指的是一切热源体对人体组织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火势蔓延到人体上,要以最快速度用水浇灭,并检查烧伤面积与烧伤程度。如果是轻微烧伤可涂抹烫伤药膏,待伤口慢慢自愈。如果烧伤极为严重,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且不能涂抹任何药膏,切勿听取民间偏方,避免造成伤口二次感染。一些人认为,当人体出现烧伤时,要涂抹药膏并尽快包扎。但从急救专业角度来讲,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一旦用纱布包扎后,人体烧伤部位的创面极易与纱布粘连在一起,在接受医师治疗时还要将纱布一层一层揭下,这种疼痛绝对会让患者痛不欲生。面对该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盖上一块布,拨打120,及时送往医院。总结下来就是冲水-盖布-送医院。

急救之止血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急救时可能面临大量的出血,若不及时止血则会导致人体出现血液大量流失的情况,轻则休克,重则当场死亡。急救中主要采用的止血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填塞止血,二是压迫止血。想必大家都有流鼻血的经历吧,鼻子流血时,大家习惯将头向后仰,防止鼻血再次流出。但这种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方法却是错误的,当仰头时鼻血会经过鼻腔流入肺部,极易导致人体出现窒息情况。正确做法是身体稍微向前倾斜,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在鼻子里塞入棉花。

压迫止血法主要是针对人体静脉、动脉出现破裂,造成人体血液快速流失时采用的止血方法。以人体颈部血管出现破裂为例,急救者可以在血管破裂处快速覆盖干净的纱布或者手帕等,用双手拇指分别按压破裂部位,一边打120急救电话,一边观察被急救者身体情况。

急救之气管堵塞

气管堵塞常见于儿童群体当中,主要是人体不小心吞咽异物,导致异物卡在喉咙部位,呼吸道被堵塞,难以呼吸,最终因窒息死亡。在大众印象中,处理异物堵塞的主要方法是用力拍背部,或用手去抠,这两种方法不仅不能解决异物堵塞的问题,还可能导致异物越陷越深。

对此,面对气管堵塞时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当患者是清醒可以站立的状态,施救者站于被救者后方,双手缠绕被救者腰部,然后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被救者胸廓下肚脐上的部位。再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循环往复,直至异物排出。

文/刘情情(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中医医院)

2023年12月11日 11:17
首页    家庭医生    急救常见误区与正确处理方法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