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预防小妙招
冬季来临,温度骤降,心脑血管疾病随之进入高发期,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冬季较为寒冷,血管在寒冷刺激下易发生收缩或痉挛,导致人体血压升高,血管所承受压力增大。当血管存在粥样硬化等现象时,血管较为脆弱,容易发生血管破裂现象,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为什么冬季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下面将为您逐一解答。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原因
气温变化:冬季气候寒冷,气温骤降,人体耗氧量增加,机体为保存热量,维持正常体温,血管收缩,易致血管痉挛,血流缓慢,血压增高,心脏负荷随之增大,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天气干燥:相比夏季潮湿的气候,冬季空气较为干燥。干燥的环境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散失,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进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活方式改变:冬季往往容易摄入更多高热量食物,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缺乏适当的运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等问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季节转换引发的感冒等疾病:冬季是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这些疾病在患者体内引起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冬季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会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如心绞痛、心梗等。
高血压加重:在寒冷的冬季,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引起血管收缩,这使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容易上升,加重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风风险增加:冬季气温变化多,天气干燥,易造成人体水分散失和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增加了中风的风险,尤其是那些已经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
预防冬季高发心血管疾病小妙招
均衡饮食:饮食要清淡,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食勿过饱。多吃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适量吃坚果、禽肉、低脂或减脂奶制品。尤其是一些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柚子、苹果、菠菜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对于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达到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运动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至少饭后1小时),尽量避免晨练。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剧烈。年轻人可以选择跑步、跳绳、骑车。老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广场舞、八段锦、散步等。此外,一些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等,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心血管系统,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注意保暖:冬季气温下降,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保持身体的适度温暖很重要。在室内使用取暖设备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一次性使用化学燃料取暖工具,以免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等危害。同时,出门时要注意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凉。
合理调节情绪:情绪的波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些容易引发心脏负担的情绪,如愤怒、忧虑、抑郁等,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文/张崇英(潍坊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