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预防与急救

 

心梗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突然,容易使患者心肌大量缺血,对患者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同时,心梗也是引发猝死的一大诱因。下面就来了解心梗的相关知识,预防心梗、知晓突发心梗后如何急救。

 

什么是心梗

心梗通常是指急性心肌梗死。这是一种因为人体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阻塞,人体心脏肌肉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急性冠脉综合病症。严重时,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意识丧失与猝死。

哪些人群易患上心梗

心梗大多是由高尿酸血症、激烈情绪、过劳、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般多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此外,糖尿病患者也是心梗的高危人群。这主要是因为血糖过度增高,会导致患者血管病变,造成心血管损伤、狭窄,引起冠状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疼痛:心梗发作时,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的疼痛位置在人体的胸腔部位,还有些患者可能会散射至背部上方、下颌或者颈部等。

2.胸闷:有少数患者无疼痛,但发病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等心衰症状,或意识模糊、皮肤苍白、四肢冰凉、全身出汗等休克症状。

3.低血压:当心肌梗死面积过大时,心脏泵血量将显著减少,导致人体出现低血压。此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神志淡漠、皮肤湿冷,尿量也明显减少。

心梗发作后 如何正确救治

心梗虽然来势比较凶猛,但是采用科学救治方法,能为患者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患者一旦心梗发作,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应保持半坐或平卧位,尽可能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同时松解患者衣物,促进其呼吸顺畅。及时用药也是最关键的救治环节。通常情况下,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或者意识模糊、丧失等危险症状,需要马上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来。

心梗应该如何护理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通常与心肌梗死范围、梗死部位是否建立其他供血途径、治疗是否及时有效有关。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患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尽可能避免发生大面积梗死情况或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患者在医院平安度过急性期后,如果病情平稳,经医生检查不存在重大危险后,应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1.谨遵医嘱,定时服药。心梗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做好复查,才能有效预防心梗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如私自盲目停药,容易导致心梗复发。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过度劳累,日常饮食要适度,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戒烟、戒酒,主动控制好情绪,避免剧烈的情绪波动。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

3.适度参与体育锻炼。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体育锻炼计划,适度进行体育运动。在运动时,应全程有家属陪伴,避免出现意外。

在心梗发作时,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识别,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接受救治。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应坚持用药,定期复查,做好日常护理。

文/高昕(高碑店市医院)

2023年12月11日 11:32
首页    养老    心梗的预防与急救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