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检验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医学实验室通过大量正常人群的样本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出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这个正常范围的确定经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验证和确认,以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以下是确定正常范围的步骤。

 

样本收集

医学实验室需要收集大量来自健康人群的样本,这些样本来自年龄、性别、种族或民族等人口学特征相似的正常人群。样本量应该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统计意义和可靠性。

检测方法

实验室应该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好的检测方法,并确保该方法经过国际或国内认可,有明确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实验室应该定期对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定分析

实验室对收集到的正常人群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测定各项指标的数值。在测定过程中,实验室应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实验室应该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各项指标的集中趋势(如均值、中位数等)和离散程度(如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以及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参考值范围确定

通过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室可以得出各项指标的参考值范围。参考值范围的确定通常采用百分位数法和概率法。百分位数法是将正常人群按照测定结果从小到大排序,并按照一定的百分位数来确定参考值范围。概率法是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出正常人群中各项指标处于某个区间的概率,并以此确定参考值范围。

质量控制与验证

在确定参考值范围的过程中,实验室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该对确定的参考值范围进行验证,包括评估其适用性和重复性。验证可以通过对比已知参考值范围的样本、重新分析已知样本等方法进行。经过验证的参考值范围应该能够适用于大多数人群,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定期更新与维护

正常范围的确定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实验室应该定期更新正常人群样本,重新进行测定分析,并计算参考值范围。此外,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正常范围的更新和维护也是必要的。

总之,检验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确定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这个正常范围的确定需要经过样本收集、检测方法选择、测定分析、参考值范围确定、质量控制与验证等步骤。通过严谨的方法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正常范围,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正常范围的定期更新和维护也是必要的,以保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陶继才(海阳市妇幼保健院)

2024年1月29日 15:17
首页    家庭医生    检验报告中的“正常范围”是如何确定的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