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
中医常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一些老年朋友因经络受阻、气虚血瘀而引起冠心病、脑梗死、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治疗中,常常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达化瘀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早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目中就有活血化瘀方法的记载,这也是当前中医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活血化瘀药物的主要分类
从当前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别。
1.单纯活血化瘀类药物。这类中成药中一般含有三七、银杏叶、水蛭等活血中药,常见的药物有血塞通、丹七片、银杏叶片、脑得生片等。
2.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这类中成药在活血化瘀药物基础上增加了具有补气效果的中药,如黄芪、人参、党参等药物,适用于气虚血瘀证,以及伴随气短、乏力并劳累后加重等症状。常见药物有参芍颗粒、通心络胶囊、脑心通胶囊、舒心口服液等。
3.行气活血化瘀类药物。在活血类药物基础上增加了行气类药物,如冰片、麝香、木香、香附等,适用于气滞血瘀证,可见胸闷、嗳气、肋骨胀痛等症状。常见药物有速效救心丸、冠心丹参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
4.补气养阴活血化瘀类药物。在补气活血药物基础上增加养阴类药物,如五味子、麦冬等,适用于气血两虚兼血瘀证,症状表现为气短、失眠、心悸、盗汗等。常用药物有稳心颗粒、复方血栓通胶囊、生脉饮等。
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1.明确药物成分,注意相互作用。当前市面上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品种丰富,不同的品种在成分上也大有不同。在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药物有效成分,尤其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防止药物过量或相互作用,而引起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更需要谨慎用药,抗凝药物华法林,如与含有水蛭的活血化瘀药物联用,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此不建议使用。
2.活血化瘀药物不能代替正规抗凝治疗。一般脑梗、心梗患者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治疗以降低心血管事件。虽然如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中成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活络通脉的功效,能够改善微循环,但目前中成药活性成分含量未统一定量,抗凝作用较弱,没有大型研究和全面临床试验数据,缺乏安全性、有效性支持。
3.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胃肠道反应。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会引起胃肠道反应、过敏等,在使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时,应多加注意,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4.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如脉络通颗粒中含有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西药成分,其中,碳酸氢钠可加速酸性药物(阿司匹林等)排泄,因此患者如果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应加以注意。脉君安片中含有氢氯噻嗪成分,如果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在用药时应提高警惕。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加,活血化瘀类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发挥其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我们需要知晓活血化瘀药物的分类,注意药物联用中的效果变化,关注不良反应,正确用药,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文/韦永长(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