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性期针灸治疗注意事项
中风是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的急性疾病,一般包括脑血栓、脑梗死、脑出血等相关脑血管意外疾病,在目前的治疗方式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已较为常见。下面针对中风患者急性期开展针灸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治疗时机
理论上来说,中风患者的针灸治疗应该越早开展越好,目的在于及早控制病情发展,以及减轻预后功能障碍相关情况的严重程度。但实际情况是,脑出血患者发病后急性期阶段内病情整体处于不稳定阶段,各类生理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情况,在相关检查中发现中风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在术后3天内进行针灸治疗对于血压指标波动具有影响,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明显血压升高的情况。所以,由此分析可见,中风急性期患者应在保证基础体征稳定的状态下开展针灸治疗控制病情,但同时也需要避免过度拖延针灸治疗时间,临床治疗的不及时将导致患者脑内局部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以及脑细胞进一步死亡,并且将持续扩大病灶区域。在确定生命体征稳定后需要及早开展针灸治疗,目前一般建议针灸治疗的开展时机应在发病后的3至6小时开始,与西医治疗同步开展,急性期治疗一般在发病后的7天至半个月内进行。
选穴与手法
对于中风患者的针灸治疗,临床中常见联合头针治疗,以扩大治疗效果,但对于急性期患者来说,头针疗法的开展风险较高,在实际开展时仍然需要严格分辨、观察患者个体情况。而体针治疗在进行针刺时,则需要严格掌握刺激量,通过区分患者体质、个体病情、轻重程度以及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得气表现,进行进一步调整。
中风患者急性期针灸治疗选穴需要首先区分患者的不同辨证分型,一般可分为中脏腑以及中经络两种主要类型。其中中脏腑可进一步划分为闭证与脱证,即分别是指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中脏腑闭证一般选择水沟穴、百会穴、涌泉穴、丰隆穴、十二井穴、太冲穴,脱证患者一般选取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中经络患者需要注意先针灸治疗健侧,而后治疗患侧,选穴主要包括通天穴、百会穴、风府穴。
疗程与频率
疾病治疗中,一般将中风患者发病后两周内的时间称为急性期,从具备针灸治疗指征后开始直至半个月内均可开展针灸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开展针灸治疗的选穴部位以及进针手法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关于治疗频率的选择,一般建议急性期患者不间断开展针灸治疗,每日1次即可。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急性期患者来说,首先要明确患者是否具备针灸治疗指征与条件,急性期治疗虽然对于控制病情以及改善预后恢复效果有较大帮助,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部分中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肢体不自主地屈伸、内收情况,可能影响针刺治疗,所以,在急性期针灸治疗时需要多人配合,适当采取制动措施,以防出现断针或者弯针的情况。对于意识状态良好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突然咳嗽、说话等行为,以防针刺过程中出血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在急性期针灸治疗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于此类患者,一般建议其停止针灸治疗,观察症状,且症状缓解后根据整体情况考虑是否继续开展针灸治疗。
文/刘敏(日照市东港区三庄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