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优势
在生活中,很多患者因为出现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头昏、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症状而就诊。入院接受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患者患上了眩晕这种疾病。近年来,眩晕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甚至年幼的患者屡见不鲜,成为门诊问诊的主症之一。发病率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有效率低,是目前眩晕治疗的现状。很多患者,对眩晕这种疾病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被确诊为眩晕疾病后,就会非常担心,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才能尽快康复。
西医在治疗眩晕方面,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大部分的患者而言,效果并不一定非常乐观,尤其是病程久、服药时间长的老年患者,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这些患者服药的依从性降低。我国传统中医药在治疗眩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眩晕患者,实施中医治疗,具有无明显副作用、无明显耐药性、疗效明显等特点,得到患者认可。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也逐渐显露出优势。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知识。
什么是眩晕
定义。关于眩晕,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头晕”“晕厥”。其实不然,眩晕属于一种特殊的症状,既不属于头晕,也不属于晕厥。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疾病类型。
临床表现。眩晕多为原发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很少单独出现此单一症状。发作时,患者或有倾倒感、自身摇晃感,或感到周围物体剧烈旋转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甚至有便意频繁等症状。
好发人群。可见于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等人群。
危害性。眩晕病情可轻可重。病情轻微的情况下,虽然不会明显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但是若患者在驾驶车辆、工作等情况下,很有可能因为眩晕突然发作增加伤害性事故风险。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将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需要引起重视。
从中西医角度谈眩晕的病因
对于眩晕,中医和西医分别有不同的认识。目前认为,患者出现眩晕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各种情况。
从西医角度而言,诱发眩晕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认为与原发疾病有关,比如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发生病变、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前庭神经元发生炎性病变、小脑病变、大脑病变等。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全身疾病、外伤及药物毒性等因素,也可诱发眩晕。
从中医角度而言,眩晕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因病机与气虚血亏、肾之阴阳虚,风、火、痰、瘀邪等因素密切相关。急性期以风、火、痰、瘀邪实证表现为主,稳定期则以气虚血亏、肾之阴阳虚等虚症表现为主。具体问言,即平素里嗜食肥甘(痰邪),疲劳倦怠(虚邪),风、火邪上扰,久而久之,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抑或是长期忧郁恼怒、纵欲伤精,伤及肝肾,致肝气郁结、肝阴暗耗,肾阴素虚,气血亏虚,清窍失养,不能生髓充脑,脑窍空虚,失于聪明。此外,跌仆坠损,头脑外伤,因瘀致眩,瘀血内阻等,均可引发眩晕症状。
眩晕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鉴于眩晕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多建议患者积极治疗,避免延误病情。且治疗时间一般比较漫长。若治疗不当,患者的预后很有可能不佳。针对眩晕患者,临床上比较认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主要是考虑到西药治疗虽然起效快,但也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辨证施治,不仅能够控制患者的病情,还能够调节脏腑,增强体质。
首先应查明引起眩晕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西医方面,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及对症等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苯海拉明、地西泮、氟哌啶醇等。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应用前庭抑制剂治疗,以缓解病情,但通常不可连续使用超过3天。一旦症状缓解,应立即停药。若伴随呕吐等症状,可配合止吐药物治疗。反复发作且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可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此外,对于因前庭病变导致眩晕的患者,建议同时配合前庭康复治疗,具体可以咨询专业的医师进行康复训练。中医方面,首先要通过辨证后,来明确具体引起的原因和证型,才能通过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具体可采用中药内服、中医外治等治疗。中药治疗方面,主要是辨证选方治疗,比如,辨证分型为风邪痰浊者,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治;阳盛风邪者,可选天麻钩藤饮医治;肝肾阴虚者,可选左归丸医治;脾肾阳虚者,可选真武汤医治等。
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可辅助中医推拿、针灸、按摩、理疗等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施治,以活血化瘀、改善脏腑功能、祛邪扶正、控制证候,遏制病情进展,提高整体疗效。注意在应用中医外治技术前,应首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适应证。对于过敏体质患者、皮肤有破损的老年患者等,通常并不适合应用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另外,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中医膳食、锻炼等,加以养生保健,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疗效。
眩晕的预防措施
对于眩晕这类疾病,只要积极遵医嘱配合治疗,能够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但若不注意保养,也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甚至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危害生命健康。因此,提高身体健康意识,重视眩晕的预防,则更具有意义。从预防眩晕角度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保证良好作息习惯。按时作息,避免劳累,平时注意多锻炼身体,不熬夜。尽量避免处于亚健康状态,减少原发疾病的患病率。
规律饮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健康饮食,增加低盐、低脂肪食物摄取,注意戒烟戒酒。
保持心情愉快。愉快的心情有益于身体健康。
增加运动。鼓励患者参与一些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定期体检。患者经检查若患有可诱发眩晕的原发疾病,应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控制病情进展。
总之,眩晕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效果已经临床广泛验证,能够解决单纯应用西药或单纯应用中药治疗的弊端,可取长补短,协同增效,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发挥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一旦确诊眩晕,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以保障身心健康。另外,大家还要提高健康意识,加强对眩晕的防治,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文/胡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