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健康好声音】人大代表葛明华接受中国家庭报专访:从AED进社区、AI赋能医疗到山海协作 为健康中国写下温暖注脚

“聆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信心。”日前,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这份信心,既源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更源于国家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宏伟蓝图布局。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始终心系基层医疗、情牵百姓健康。履职期间,他围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提交议案3件、建议72件,多项建议被国家有关部委采纳。今年两会,他再次带来多份建议,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力。

 

葛明华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

 

郭祥倩 摄

 

AED进社区 为急救“抢跑”黄金4分钟

 

“心脏骤停,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葛明华深知突发性心脏骤停的严峻性。据他介绍,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而救治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实施心肺复苏术或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除颤。AED作为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急救设备,经过培训,普通人也能熟练使用,可以在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大幅提升抢救成功率。

 

“我们要让AED走进社区,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两会,葛明华提出《关于推进社区AED部署和急救技能培训普及的建议》,主张优化AED部署网络,将AED安放在社区服务中心或小区物业,建设社区急救驿站,配置基础急救设备,使急救网络延伸至城镇的最小单元。同时,他强调对社区物业人员等进行心肺复苏术和AED操作培训的重要性,鼓励民众主动参与AED院前急救,让每一个人成为急救的“第一响应人”。

 

在葛明华的构想中,AED不仅要在“地面”布点,还要插上“翅膀”,实现无人机投送。他建议将无人机投送AED救援植入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设计“一键呼叫AED”功能并集成到微信、支付宝等社交软件,实现无人机投放AED与院前急救医生的无缝衔接,提升AED使用的灵活性和可及性。

 

“AED的普及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命的极致关怀。”葛明华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能够自救互救,为生命赢得时间。

 

人工智能 为医疗插上科技翅膀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葛明华敏锐地捕捉到了医学人工智能的无限潜力。他坚信,医学人工智能将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人工智能不是取代医生,而是为医生插上翅膀。”葛明华以甲状腺癌领域为例,讲述了人工智能如何为医疗赋能。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断攀升,给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助力精准辅助诊断,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医疗质量管理提供更高保障。

 

“我们医院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葛明华自豪地说。通过医学人工智能平台,可以更高效地分析影像资料,快速发现病灶,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人工智能还能为患者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这为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科技的进步,最终是为了服务人类。”葛明华相信,随着医学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每一个患者都将从中受益。

 

图为葛明华(左)为患者进行手术 图/浙江省人民医院

 

援建贵州 打通区域医疗均衡“最后一公里”

 

在葛明华看来,健康中国的蓝图不应局限于城市社区和大型医院,更要延伸到基层和山区。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2023年,葛明华带领浙江省人民医院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的号召,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贵州省毕节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试验区,如今正朝着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迈进。然而,当地医疗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葛明华回忆道:“刚到毕节时,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他没有退缩,而是带着团队开始了艰辛的帮扶工作。

 

“派出的都是精干力量,他们在本院都能独当一面。”葛明华介绍,两年来,毕节医院开展了248项新技术新项目,Ⅳ级手术数量增长了104%,远程机器人手术等高精尖技术也在当地落地生根。

 

最让葛明华欣慰的是,毕节医院的科研水平大幅提升。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从两年前的5.5万元增长到68.5万元,新增两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还获得了毕节医疗卫生系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医疗援建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理念的更新。”葛明华希望通过援建,为毕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当地百姓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图为葛明华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开展专题讲座  图/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言传不如身教 用爱奏响“健康家风曲”

 

“健康是新时代的家风,而家风的传承,言传不如身教。”葛明华说,他并不主张对孩子过多地提要求,而是更注重以身作则。

 

在他看来,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如果父母喜欢读书学习,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感染;反之,如果父母沉迷于打麻将、打扑克,孩子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全家人的共同追求。”葛明华建议家庭可以从健康体重、疾病预防等小事做起,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比如,一家人一起运动,一起学习健康知识,让健康成为家庭的底色。

 

“健康家风的传承,不仅是对个人的关爱,更是对社会的责任。”葛明华表示,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健康中国的细胞,以爱筑基,用健康守护幸福。

文/郭祥倩

2025年3月19日 09:45
首页    两会健康好声音    关注    【两会健康好声音】人大代表葛明华接受中国家庭报专访:从AED进社区、AI赋能医疗到山海协作 为健康中国写下温暖注脚

推荐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单位联系。

健康中国行动

 

从此刻 向未来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博

扫码二维码

关注微信视频号